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乡村要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在现有的基础上,就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让有限的土地产出广大的效益。
在利辛县孙庙乡高堂村的益农家庭农场,养蚕工人程广侠正在为即将结茧吐丝的蚕宝宝清理掉吃剩下的桑叶梗。
家住高堂行政村徐庄的程广侠,老伴因病常年卧床不起,导致家庭困难。在政策的帮助下,她能就近在养蚕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于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我在这干活儿有几年了,一年能挣一两万块钱,现在家里脱贫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程广侠说道。
“现在正是关键时候,这些蚕还有4天的时间就能吐丝结茧了。”益农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明建一边查看蚕的生长情况,一边说道。
2019年,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在家务农的李明建决定走方阵设施农业的路子,成立了益农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种桑养蚕。目前,家庭农场建有总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蚕房,同时配套种植了80亩的桑树。
每到在采桑摘茧的繁忙时段,除了像程广侠这样常年参与管理的人员,益农家庭农场还要临时雇佣大量的村民从事采桑田管等工作,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受桑叶的生长周期影响,目前益农家庭农场每年可以养四批蚕,每期养殖周期不到一个月时间,每年可养殖蚕种近200张,年收入20余万元。通过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目前已经有部分村民加入桑蚕养殖队伍。
“在他这里干活儿还能学习技术,我想着等技术学成之后,自己也养蚕,比种地强多了。”孙庙社区居民李双双说道。
“我自己注册的有商标,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蚕丝被的需求量比较大,销路问题不用愁。希望愿意发展养殖的人能加入到我们的合作社里来,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李建明说。
同样是发展设施农业,在与高堂村相邻的阳光村,程建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周边村民的600多亩地。近日,合作社种植的300亩优质早熟西瓜已经上市。据合作社负责人程建介绍,仅头茬西瓜亩产就能达到5000斤左右。
“发展经济作物比种植传统作物效益要高的多,每亩地的经济效益能提高3到5千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建说道。
通过集中土地发展设施农业,村民从传统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提高土地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孙庙乡阳光村居民王运才已经71岁了,劳动强度大的农活已经干不动了,自己家里的3亩半耕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一亩地每年可以获得租金800块钱,自己在瓜园干点管理的活,不累,又能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
“我们家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我还能天天在这里干活儿挣钱,比自己种地合适。”王运才一边忙着摘西瓜一边说道。
据了解,利辛县孙庙乡共有耕地面积72000余亩,目前该乡共有农业经营主体180家,流转土地22000余亩,主要种植有西瓜、桃子、生姜、辣椒、瓜蒌等经济作物。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可带动约800人就近就业,其中脱贫户400余人,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我们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孙庙乡党委副书记程浩宇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