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蔓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疫情防控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1月24日晚,恰逢“大年三十”,市委、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全市疫情防控战全面打响。会后,我区奉令而动、积极响应、全面部署,成立鸠江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吹响党员干部冲锋号,以对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连日来,鸠江区各部门、各镇街、各村居、各行业迅即响应,直面疫情,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之势,力保人民群众不受病毒侵害。
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冲锋在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面前,我区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抓铁有痕、守土有责的使命和担当,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区直各部门、各镇街相应成立疫情指挥部或工作组,按照“全面宣传发动”、“全面入户摸排”、“全面设卡查验”的“三全面”工作要求,党员干部立即取消春节休假,第一时间投入到防疫一线开展工作。在防疫战初期,对一无所知的群众来说,向其宣传防疫知识就成了这场阻击战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新冠肺炎”暂时没有疫苗,此刻及时的宣传就成了保护居民最有效的“疫苗”。通过《致鸠江区返乡人员的一封信》、《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防疫宣传标语、电子屏滚动宣传、流动小喇叭、固定小喇叭、流动宣传车、农村大喇叭、微博、微信、“今日鸠江”公众号、疫情科普知识短视频、新闻网、政府网等载体编织了一张“宣传大网”,向全区人民源源不断地传递信息,为阻击疫情撒下“天罗地网”。一场在各级党组织带领下的人民“战疫”打响了!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冲到一线,上门、入户、排查、登记、设卡,将重点人员全部纳入日常管控。在小区车库、公共停车场、交通要道、偏远农村、车站、码头、景区、商场、超市等地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很多基层党员主动放弃休假奔赴一线,累了就在办公室小憩,饿了就以方便面充饥,吃、住都在办公室。防疫初期,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党员干部面对疫情不退缩,不停歇,想办法,动脑筋。有的将口罩用酒精喷洒一下,有的用办公室透明文件袋稍做加工成护目镜,有的穿上一次性雨衣替代防护服继续投入到一线战斗。
在这场“战疫”初期,党员干部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就像一支支“强心剂”助力居民驱散疫情的阴霾,动员群众提高警惕,共同阻击病毒的入侵。初心不移,使命未改,他们面对疫情冲锋在前、奋勇当先!
医护人员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1月24日起,全区医疗机构拉响“战斗”警报,全区560名医务工作者全部取消休假,实行24小时排班及值班制,他们穿上白大褂、戴起口罩冲向疫情防控最前线。
鸠江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根据区域防控工作需要,积极配合做好城市社区和乡镇农村防控工作,协助追踪、督促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居家医学观察,监测其健康状况。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含村医)均加入社区(乡镇)网格队伍,承担了每个镇街、村居群众健康异常状况监测任务。网格化责任人全程全时跟踪病情变化,进行分类筛查和分类诊治。家庭医生通过微信、qq、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每天向签约居民推送防控小知识、就诊指南、定点医院等信息,做到家喻户晓。截止日前在各交通卡点累计测量体温126741人次,并及时对发热患者进行了引导转诊。
疫情防控初期,基层医护人员没有防护服,只有一副口罩,但疫情就是命令,现在冲锋号已经吹响,医护人员必须冲在最前面,他们身上也有很多角色,母亲、父亲、丈夫、妻子、儿子、....但在疫情面前,他们就只是一名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就只会以无畏亦无惧的姿态逆行向前!
一面党旗,一个集装箱,一张桌子,几把凳子,在沈巷镇芜湖北收费站疫病防控检查点,6名同志共同守护着鸠江区疫情防控的北大门。1月29日晚,两名女护士等到了前来换班的同事,此时她们在寒风中已战斗了整整一天,腰已经酸疼得无法直立,走路也非常僵硬。脱下防护服,能够清晰地看到防护服和口罩留下的勒痕。但她们却说:“虽然累了些,但是看到司机和乘客们都平安无事,心里还是很高兴,觉得一切都值得。”
公安民警立足本职 投身防控
鸠江公安分局全体民警、辅警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的坚强领导下,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第一时间组建了由20名干警组成的江南应急处置小分队和12名干警组成的江北应急处置小分队。在对相关人员进行疫情防护知识培训后,立即奔赴一线开展工作。1月28日晚,按照防指办的统一要求,湾里派出所与四褐山街道办深入一线开展防控工作,并及时对相关小区进行管制。当晚11时许,派出所民警与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对某小区单元楼12户居民发放疾控防范告知书,同时对该单元进行封闭和隔离观察。
各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各小区入口、商业区张贴防疫相关知识宣传单,要求居民不聚集,不聚会。同时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检查力度和宣传力度,要求辖区内所有棋牌室、网吧、ktv、影院等娱乐场所停止营业。二坝镇派出所还安排警力在高速路口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对出入车辆开展疫情检查。
自2020年1月24日起,鸠江交警大队全面动员、全面部署,把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中队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防疫常识宣传;每天将工作及时上报,同时将典型案例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进行宣传,加强与网友的互动,树立“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形象。自芜宣高速弋江北路疫情检查站设置以来,民警及辅警严格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测!
沈巷交警中队指导员李才弟,自疫情防控以来一直坚守岗位,带领同事们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往车辆进行逐个排查。这一坚守就是5天。期间,同事们劝他回家看看,照顾一下家里的老小,都被他婉拒了。他的妻子是芜湖市弋矶山医院的护士长。作为省级定点收治医院,面对凶猛的疫情,她选择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冲锋在一线。他们夫妻俩每天只能靠着电话联系,一通电话,让彼此知道彼此平安;一通电话,让彼此感受彼此坚守使命的决心。“你在前线排查每一辆车辆, 我在前线抢救每一位病人。”疫情当前,李才弟与妻子用自己的辛苦付出践行着使命、履行着职责。
志愿服务带头奉献 彰显大爱
鸠江区范围大、居民多,为了弥补人力上的不足,鸠江区“向日葵”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站了出来,主动放弃假期休息时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挥下,张贴宣传标语、上门送去《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用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提供服务,积极投身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时间, 江南江北,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亲切的“红马甲”的身影,他们用步伐守护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向日葵”向心、聚力、忠诚、奉献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 。
“现在人手这么紧缺,我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我愿意去疫情防控第一线。”2月1日,白茆镇新园村63岁的老党员郑德新主动来到村部设立的关卡前,穿上红马甲做起了志愿服务工作。别看这位老党员已经年过半百,但做起事情来比年轻人还要细致认真。看到想出村的村民,他立即拦下,耐心劝导让他们不要出村。用他自己话说:这个时候他就是“倚老卖老”,谁不听他的话,他就骂谁。果然这些想出村的人都让他拦下了,各自回自己的家中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郑德新第一天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了。自疫情出现后,他根本没有在家过年,从年初一就配合村委会工作。白天他挨家挨户去村民家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到一户都耐心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提醒他们:少出门、不聚餐,不聚众打牌娱乐;如必须出门必须佩戴口罩,还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这样的话他一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但他觉得自己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
为了能跑的更多、说的更多、做的更多。晚上,他穿梭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双眼睛时刻注意着:有没有人在外面闲逛的、有没有哪家在聚餐的、有没有人聚众打牌的,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他第一时间上前制止。连续多少个晚上他都这样,使得原本想利用晚上闲逛、聚餐、打牌的人都不敢这样了。村民们说:“郑老简直比“黑猫警长”还厉害,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吧。”
当大家劝说郑老注意休息时,他总是说:“疫情不等人,我是一名老兵,是一名老党员,在大灾大难面前,就不能怕苦怕累”。
后勤供给有力保障 实而又实
为确保应急工作之需,鸠江区设立财政应急经费保障专项资金,疫情防控物资保障部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多方筹措疫情防护物资, 分发至各镇街一线防控工作人员。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积极与清水白肉批发市场、汤沟润信农产品物流园、白茆农业示范区、全区各大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单位联系,保障冻肉、蔬菜、大米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供应。目前,市场各类物资供应充足,市场供需稳定。区总工会、民政局、工商联联合发出募捐倡议,号召社会各界捐赠疫情防护用品。1月24日,悠派科技第一时间向武汉市捐赠价值5万元的防疫物资;次日又再次捐赠10万元现金用于购买物资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同时向芜湖市卫健委捐赠成人纸尿裤50箱、纸巾50箱、医用防护口罩三万只;向鸠江区卫健委、芜湖县六郎镇政府、芜湖市养老协会等抗击病毒重要单位捐送医用口罩共计六万余只。芜湖叠纸网络1月25日以母公司名义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现金100 万元。三七互娱已向武汉、广州等地捐赠600万元及资金价值超过20万元的防护口罩。芜湖慕晨电子向区政府捐赠3.7万只口罩(已到位2.7万只),8000副一次性手套,400套防护服正在运输途中。区内其他企业和个人也正在积极响应。截至2月5日,全区企业和个人累计向各地捐款捐物达1000余万元。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抗击疫情的背后,是一盘棋的协作,从党政部门到基层社区,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全民防控的坚强堡垒在一次次同心协力中筑牢。全民动员,守望相助,面对这场重大公共卫生疫情,鸠江区上下团结一心,共众志成城,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