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我可以”“保证完成”......自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一开始,由退役军人组建而成官陡街道“老营房”突击队纷纷递上“志愿书”。他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流砥柱。从农历大年三十以来,他们放弃家庭团圆,跟社区干部一起深入大街小巷进行防疫宣传,对重点部位进行消毒。疫控战役打响后,他们勇往直前,坚决要求到最前沿的地方去,入户排查重点对象,为居家观察人员量体温、送物资,在主要路口设置值守点昼夜进行控检。他们以军人的忠诚和担当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积极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方。
退役军人王美俊刚到社区工作,加入了“老营房”突击队后,他总是默默地跟着突击队一起完成街道安排的应急任务,不言功,不言累。妻子是一名护士,疫情发生后,一直在防疫一线工作,社区考虑到其孩子无人照看,便让他在后勤保障组支持“前线”工作。然而,平时沉默寡言的他却提出了“抗议”。他说,“我是一个兵,这里更需要我。家里我会安排好,我要站在一线,跟大家一起战斗。”
他主动揽下了为社区18户居家观察对象测量体温的工作。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他便戴着口罩、披着一次性雨衣、戴着自制的护目镜,一天两次上门为居民们量体温,为大家配送日常生活物资,一忙起来就只能抽空吃几口方便面。在寒冷的冬日里,每次回到社区总是汗流浃背。每日夜晚,他也不闲着,还报名参加乐辖区高速检疫点志愿者,有时一个晚上就要对1000余辆返芜车辆进行检查。十几天的高强度工作,脚部都磨出了水泡,但他还是坚持从每日七点开始,参加一天的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期间,官陡街道抽调“老营房”突击队队员到辖区芜宣高速路口协助交警进行疫情排查。队员们三人一组,一天四班,每班保持六小时,配合交警做好进芜车辆,特别是为从重点地区方向过来车辆上的人员做好体温测量、去向及联系电话登记。高速路口车流量特别大,饭点时刻恰好是车辆来往的高峰期,值班人员往往是刚把快餐扒拉几口,就要回去继续工作,一个班值下来,队员们常常是口干舌燥、腰也直不起来。
“一天中最难熬的是后半夜,凉气好像能透过衣服钻到身体里,气温低人也容易犯困!”正在引导司机进行登记陶磊说道。高速值班轮休时,好不容易歇下来的他,当看到党员群里正在征集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入户排查的消息后,他又急匆匆去登记报名。同事们看到他来去匆匆的,就顺便问他累不累。他说,“当兵时候练出来的力气,这个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
面对上级下达的一个个指令,“老营房”突击队的全体退役军人与街道、社区一起奋战不息。除了那些在一线奔走的队员,街道后方指挥部还有其他一队员始终在坚守。李振峰、韦光辉、邢厚磊等退役军人,自启动防疫工作后开就主动加入其中,每天参加值班执勤,与各级不断沟通核实情况,不分昼夜、不分疲劳,坚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老营房”突击队,只是官陡街道参与防疫战役中退役军人的一个缩影。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他们正以军人的品格、军人的素养、军人的行动力积极融入抗击疫情的洪流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