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兴礼,是一位有35年党龄的老党员,居住在合肥市瑶海区嘉山路街道板桥社区龙兴苑小区。他热心公益事业,2022年底,听说社区在招募红色小管家开展基层治理,崔兴礼主动向社区党委报名,担任板桥花园南北苑的红色小管家一职,板桥花园小区逐渐成为崔兴礼的工作主阵地。工作中他秉承为民服务的理念,和居民相处融洽,在社区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服务上门,暖心服务一线直达。今年年初,社区正式给崔兴礼下了“红色小管家”聘书,崔兴礼正式成为板桥花园的红色小管家。他即刻开始了上户走访计划,每天一大早就准时奔赴所负责的楼栋,只要住在楼栋里,他就要走访到。他将走访到的困难群众、特殊家庭一一记录下来,现在崔兴礼的工作日志已经记得满满当当,居民们也对他是越来越熟悉,越来越认可。小区里的日访户康叔叔今年85岁了,两年前老伴去世,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个人生活在偌大的房间里,电视机便成了他唯一的“依靠”,时间一长,康叔叔总是感到孤独,总想找人说说话,心情时好时坏。每天上午8点左右,崔兴礼都会准时地敲响康叔叔家的门,和他亲切地聊天,从开始的关心关怀到拉拉家常,有时还宣传社区里的老年学校服务活动、反电诈宣传、考虑到康叔叔年纪大了,出行不便,他还自愿变身“快递员”,按照医嘱,帮助他去医院跑腿购药。有时还邀请康叔叔到楼下和大伙下棋,打发他孤独的晚年生活。康叔叔拍着崔兴礼的肩膀,深情地说:“老崔就像我的朋友、家人一样,天天来看我,他要是哪天不来,我的心里便觉得空落落的,一天都不自在。”
聚焦需求,筑牢为民服务“连心桥”。在入户过程中,崔兴礼遇到居民提出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咨询如何办理退休的,有咨询如何办理居住证明的,还有反映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他都一一详细记录在自己的“三色”记录本上,及时反映给小区的党组织,及时为居民反映的问题到社区请社区熟悉业务政策的工作人员给予解答。为做好垃圾分类投放规范化,加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崔兴礼负责的板桥花园的一个垃圾分类点,每天他都坚守在垃圾集中分类点的旁边,及时指导居民如何正确投放生活垃圾,及时发动小区党支部党员做表率、当先锋,动员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通过发放宣传彩页、站点指导、微信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促进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提升居民爱护小区环境的意识。并就居民反映各类生活、环境、安全问题,及时向社区反映,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引领居民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的转变,助力社区治理。
齐心协力,共创和谐美“嘉”园。为进一步提升小区的环境,建设和谐家园,每当崔兴礼看到小区门口横七竖八地停放共享单车,他总是俯下身子,将共享单车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划线区域,他还经常在小区里开展巡逻,义务帮助居民捡拾绿化带里的漂浮物,随手铲除贴在单元楼道里的“牛皮癣”小广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居民看在眼中,时间长了,楼道里的部分志愿者,他们也主动参与到美化家园的队伍中来,大家群策群力,为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此小区的道路清洁了,门口的单车更加整洁有序了,楼道里的杂物也“消失”了。
“退休不退岗是我们这代人的精气神,自从退休后,我有更多的时间为社区居民服务。我非常认真地对待‘组织’交给我‘服务居民’的这个任务,我想我只要‘用心’去为居民服务,就一定会得到他们的接受和认可。”崔兴礼是板桥社区众多红色小管家中的一员,每天穿梭在他服务的居民楼里,了解居民的需求,积极解决他们的难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他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立志成为党群“连心桥”,让生活在辖区的居民真切感受到被关怀的幸福感。(张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