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助企纾困“人才夜市”招聘会在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开展,其中就有包括康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十余家重点区内企业,康恒集团是义安区通过双招双引引入的一家大型绿色食用菌生产企业。企业人事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正处于投产扩量的关键阶段,急需大量操作工种,区人社局举办“人才夜市”活动,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铜陵市义安区人社部门聚焦稳就业目标,以促进就业、助企纾困为重点,以推进政策落实为宗旨,引导企业拿出优越条件、优厚待遇、优质岗位,不断完善重点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变“市场招”为“车间招”。“求职现场对企业的了解毕竟有限,还是希望可以亲自到企业走一走、看一看。”一位求职者说道。为进一步加深求职者与企业的交互深度,实现两者双向奔赴,义安区人社局专门开设“就业专车”,全程接送参加活动的劳动者前往企业观摩。同时直接将招聘现场搬入企业车间,现场进行参观、洽谈、填写简历、入职办理,提供转移就业“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一站式”和专人跟车“保姆式”的个性化服务,入职办理时限压减60%以上,实现群众求职“少跑路”“零跑路”。
变“周边招”为“家边招”。“企业目前有9条包装链条,其中还有3条人员不满,以前我们也跑过周边地市开展人员招聘,但人员流动性太强,稳定性不足,经常是来了一批,走了一批。”针对康恒集团负责人提出的问题,义安区人社局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依托“三公里”就业平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载体,推动更多服务力量下沉到企业、基层,打造15分钟就业圈,将招聘重点放在企业周边乡镇、聚居点、主要街道社区,聚焦企业需求搭建用工招聘、求职对接、政策宣传等服务平台,形成上下贯通、政企协同、数据融通的就业服务格局,让群众在家门口托起就业“金饭碗”。
变“单一招”为“多元招”。“以前就业找工作靠‘跑’,现在靠‘扫’,政府和企业直接将招聘信息挂在求职网上,我们求职者动动手指,就能直接实现指尖就业。”为进一步提升企业招聘质效,拓宽求职者就业渠道,义安区人社局建立企业包保联系制度,定期摸排制定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分类分层梳理用工类型,线上线下开展广泛宣传,通过抖音、小红书、qq群、微信群等媒体平台,同时依靠全区9个乡镇(办)、16个社区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全维度招聘矩阵,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上半年以来,累计为各类企业招聘人员4278人。
变“不愿来”为“慕名来”。“现在大多数毕业生、求职者更倾向去大城市发展,对本地一些企业不够了解,其实我们区内一些重点企业待遇并不比外地差,但在宣传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做。”义安区人社局为推广区内重点企业,打响知名度,满足用工和发展需求,通过转变观念,化被动的“坐等招工”为主动“一线”招工,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聚焦劳动力大省,深化用工合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作用,做好劳务引入,让更多劳动者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去年以来,组织多家重点缺工企业前往四川省凉山州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现场达成就业意向90余人。进一步丰富了我区对接帮扶脱贫地区招工引才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