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县委组织部开展“走近老兵,探寻红色记忆”活动,4月12日,工作人员来到泾县昌桥乡抗美援朝老兵张学先的家中,聆听他讲述军旅故事。
张学先老人今年94岁。1950年元月,年仅19岁的张学先主动报名参军,这一去就是七年,1957年回到家乡,如今他已是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复员证上还记录着他参军后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一级施工能手”。
1950年1月,张学先在泾县独立四营四连,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1951年3月,他在〇二二〇部队二支队运输连,肩负着为战场上同胞运输物资的重任;1953年12月,他在〇二二〇部队二支队担架连,负责运输前线伤员和牺牲的战士;1954年2月,他在〇二二〇部队二支队机枪连,在一次战役中老班长牺牲,当时的排长见他战斗英勇任命他为班长。
“我们当时向前延伸了40公里,把敌人的飞机场都包围起来了……”张学先老人说起当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战争的岁月刻在他的脑海里,只要一个关键词就会立刻将他重新带回那段时光。
说话间张学先拿出珍藏许久的抗美援朝陶瓷杯,杯壁涂漆已经斑驳,把手也早已缺失。但依然好好地被他珍藏着,和他获得的功勋奖章、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退伍证等证件放在一起,成为一段历史的证明。
张学先老人笑着戴上部队当时发的防风眼镜
张学先老人经历一次次的大小战斗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一边回忆一边兴奋地讲述他的战斗经验。“炮弹从远处打来的时候是可以听声音作判断的,老兵会告诉新兵,不要紧紧趴在地上,要侧着身子弓着匍匐,这是为了避免战争时轰鸣的炮弹声和巨大的震动影响心脏和身体其他器官”“指导员会教导他们什么好东西都不要捡,也不要踢它,而是让它,防止那是陷阱”。
一晃70多年过去了,张学先说,他从来没有后悔,没有后悔年轻时选择参军保家卫国,也不后悔战争结束后,放弃优越待遇条件选择回到老家。
临别时,张学先老人紧紧拉着县局优抚股张股长的手,连声说:“我最近腰不太舒服,等我好了,我再去局里找你聊天啊!”
亲历战争、承载历史的每一位老兵都是红色资源的“富矿”,他们身上承载着红色记忆、凝结着红色传统、流淌着红色血脉。接下来,我县将继续加大红色记忆抢救性挖掘工作力度,把这些老兵的事迹转化为优质红色教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学习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龙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