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一直是人们偏爱的美味。近日,在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后杨村一淡水鲈鱼养殖基地的大棚里,一个个“巨型鱼缸”整齐排列,水面响声四起,基地负责人正在忙着喂食、换水、清洗……
走进养殖基地,负责人付友志正忙着喂养鲈鱼,一盏盏白炽灯悬挂在鱼池上方,一根根充氧绳垂吊到鱼池中,整个育苗场的环境整洁明亮,工作人员正拿着工具清扫鱼池,抓紧为鱼苗打造一个干净、舒适的“育婴室”。
“年初,我们基地投放了一万多尾鲈鱼鱼苗,一池水能盛三千条左右鲈鱼。”付友志说,“鲈鱼上市后也不愁销路,我们与公司签的保底合同,现在第一季基本在11月份就能上市。”
2024年,付友志引入了高密度养殖技术,即在同等单位水体中投放更多的鱼苗,进行集约化、高密度的强化养殖。这种新兴养殖技术不仅鱼生长快、产量高,而且投放鱼苗、喂养、管理、捕捞等各个环节都比较节省人力,养殖废水还可再利用。不仅鲈鱼的收获和上市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还能养出肉质结实、没有泥腥味的鱼,深受市场欢迎。
刚开始养殖时,付友志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水产养殖业也时常犯愁,也曾栽过跟头。但他并未泄气,通过在书上、网上自学、向他人虚心请教,养殖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抓住有利契机,主动对接,引进智能化循环水罐体养殖,走出一条以鱼富民的道路。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发展乡村振兴富民产业,通过‘建基地、育龙头、促带动’等有力措施,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探索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张村镇后杨村党支部书记付岩说道。
鲈鱼虽小,却是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火种。近年来,张村镇依托资源禀赋优势,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因地制宜,先后引进多家合作社、企业,发展了上海青、阳光玫瑰、草莓、西瓜等一批特色产业,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富了村民口袋。(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