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通区街道:“四个坚持” 打通基层治理“微循环” —— 安徽党媒云| 社区融-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淮南市大通区街道:“四个坚持” 打通基层治理“微循环”
来源: 杨海燕 2024-05-15 11:30:41 责编: 何兰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街道聚焦破解老旧城区服务治理困境,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现有平台,积极探索走好“党建 ”新路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铸好基层治理“金钥匙”,树牢为民服务“风向标”,进一步提升辖区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efaa24e223a0785c38b83cb159b36ab

坚持党建 基层治理,打磨治理“绣花针”

关键处落子,一盘棋皆活。老旧城区大多是开放式居住区,大多缺乏物业管理,旧小场所多,管理难度较大。大通区街道遵循方便管理、有效配置资源的原则,在抓实网格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向下延伸、向细处用力,将原有6个社区,15小区划分为42个网格,成立33个小区(网格)党支部,构建“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四级组织架构,切实发挥网格扁平化、高效化和精准化优势。围绕一办统调、一人综管、一图共用、一册明责、一机通用、一卡通办、一屏指挥、一号投诉“九个一”工作机制,为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3名、兼职网格员3至4名,将“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纳入到兼职网格员中,有效解决一线人员力量不足、职责定位不清等问题,实现服务进门进户、工作到底到边。建强线上线下为民服务、工作闭环流转、事件联动处置等机制,实现网格治理情况掌握更清晰、发现问题更及时、处置问题更迅速,释放出“小网格”的“大能量”。

坚持党建 联建共建,激发共治“新动能”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老城区老旧居民区集中,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多,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大通区街道聚焦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联建共建促进作用,既向内“挖潜”又向外“引力”,广泛凝聚基层治理力量,持续扩大党建朋友圈,积极开创“共建共融、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力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与共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商定共建项目,建立需求、资源、项目清单,解决民生实事120余件,开展各类帮扶救济100余次、公益服务80余次、党员上门服务450余次,办实事180余件,解困服务30余项。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主动吸纳市、区直单位62人在街道、社区担任兼职委员,制定了《街道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召集协调机制》,街道层面组织召开“大工委”联席会议4次,社区层面组织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5次,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实事共做、要事共商的党建格局,激活党建一盘棋,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上水平。严格落实“党员双报到”制度,近一年来与32家双报到单位开展义诊、法治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入户政策宣传等活动270余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党建 为民服务,推开群众“幸福门”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老旧城区涉及违占违建、土地租赁、征地补偿、不动产权证办理、土地权属不明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类问题频发。为了有效解决遗留问题,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让“居者心安”,大通区街道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用好脚步丈量服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推动政策到位、服务到位。街道主要领导带头遍访辖区内所有贫困户,并根据各户收入及困难情况落实帮扶措施。各社区常态化开展“入民户、访民情、察民忧、解民困”,把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当成社区日常工作的大事来抓。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街道党工委找准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用好“积极对上争取”和“自力更生”两种工作方式,不断加大协调对接力度,推动解决机动车停车难、居民用水、危房修缮、地界纠纷、违章搭建等问题80余项。同时大通区街道党工委经常性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对辖区困境儿童、困难家庭、精神患者看望慰问,为孤寡老人进行健康体检,为辖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岗位信息,为困难老人送去冬季取暖设施等等,做到了以实际行动积极为民排忧解难。

坚持党建 志愿服务,共绘爱心“一幅图”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辖区内老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需求多样化且具有特殊性,对服务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大通区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居民满意为落脚点,秉持“民需我应,民困我解”的服务宗旨,围绕“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新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组建1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对照群众需求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扶贫帮困、文明劝导、环境卫生、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网络安全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近一年来,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整治、爱心帮扶、健康义诊、送学上门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服务万余人;走访慰问辖区低保户、独居老人、困难党员等困难家庭80余户。其中包括对辖区25名困难学生开展慰问、帮扶辖区3户困难儿童家庭、为独居老人提供帮助等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模式,让爱心服务更有温度。(杨海燕)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