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祁门县渚口乡渚口村的倪世治老人是名退休教师,今年已87岁。退休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尽自所能,带领村民保护村中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千年古村传统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1997年,古道热肠、教书育人一辈子的倪世治退休后回到了村中。昔日辉煌古建的凋败、崇德尊礼的式微和传统习俗、民俗的渐失,让他忧心忡忡,无法释怀。“退休回到家里,我就想拿着国家工资,怎样发挥一点余热,为村里做点事情。”在倪世治的力促下,渚口村成立了以他为主的七人文物保护小组,开展起村中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挖掘。在倪世治的带领下,村文物保护小组对村内的古祠“贞一堂”、古民居“一府六县”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修复。他还带头捐出工资用于文物修护和保护工作,村民在他的号召下也纷纷投工投劳、捐款捐物。“倪老师以身作则,不计报酬,所以我们老百姓都跟着他干。像贞一堂旗杆石原来散落在各处,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将旗杆石搬运回了贞一堂门前小广场,现在还成了一个小景点。”村民吴电民说道。
倪世治还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和恢复了“采茶扑蝶舞”、“十番锣鼓”、“打贝壳”、“姐妹看灯”等地方戏剧,“采茶扑蝶舞”被认定为省级非遗,“十香锣鼓”被认定为市级非遗。“采茶扑蝶舞,中途失传了一段时间,在倪老师的努力下恢复了,现在节假日都要演出的。”村民张照凤是采茶扑蝶舞的演出者之一。
为给古村留下文字材料,耄耋之年的他,又一心扑在村志编写中。历时四年多主编完成了《渚口村志》,全书涵盖了渚口村的历史、文化、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为古村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渚口文化底蕴深厚,许多的文化遗产不能让它消失,要让它永远的传承下去。”倪世治表示。(胡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