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寒风凛冽,但安徽省利辛县孙集镇刘营社区的温室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走进棚内,只见一排排西红柿幼苗正铆足了劲向上生长,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种植户文飞扬正在棚外熟练地操作卷帘。“今天阳光很足,棚内温度较高,把帘子卷起来是为了降低棚内温度。”文飞扬介绍道,通过操作卷帘,可以升高或降低棚内温度,让幼苗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期,使番茄提前成熟的同时,还能增加产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有了产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有了产业,村里的发展就有动力。
再过几个月随着西红柿大面积的成熟上市,不仅种植户文飞扬的好日子如西红柿一样红红火火,连在棚内务工人员的日子也蒸蒸日上。
“我已经六十多岁了,也不能外出打工了。没事儿我就过来棚里面干干杂活儿,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多好。”刘营社区村民李勤说道。
据刘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恒介绍“这个恒温大棚属于村集体所有,每年向外租赁可以获取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西红柿于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果,等到完全成熟,每亩产量可达到一万斤以上,在西红柿的管护期和采摘季,需要大量人工,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本村人。”
西红柿产业只是刘营社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孙集镇刘营社区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按照党建引领,突出特色,鼓励村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发展食用菌和西红柿等特色产业,培育棚室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下一步,孙集镇刘营社区将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健全完善“党建 基地 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领头雁”作用,鼓励农户拓宽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提质增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产业发展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张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