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包公园旁,一座现代化的电动汽车超充站掩映在芜湖路北侧茂密的梧桐树下,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在这里完美融合。
这座皖小能电动汽车超充站是我省首座道路泊位超充站。超充站采用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建有600kw液冷超充主机,连接2个液冷超充终端以及5个双枪快充终端,共计12个充电车位。
“理想状态下,全液冷超充终端功率可达600kw,充电1秒能跑1公里,喝杯咖啡的时间,汽车即可满电出发。”安徽省充换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戚运韬介绍,它具有充电速度超快、安全性高、噪音小、轻量化、兼容性强、寿命长、运维成本低等优势。
据介绍,该超充站自2023年12月31日建成以来,已累计充电近30万度,碳减排达210吨以上,服务充电车辆约1.5万次,单日最高充电量可达4000度。目前,日均充电量达3000度,利用率达23.68%,远高于同行业10%左右的利用率。
6月18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时有车辆前来充电。电动汽车行驶到充电泊位前准备充电时,泊位上的摄像头识别到车辆是电动汽车后,会自动解开地锁,电动车辆即可停入泊位充电。“如果是燃油车辆,地锁则不会打开,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充电泊位被燃油车占用的情况。”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用户可以通过我们公司自营的皖小能app/小程序,以及与我们互联互通的运营商平台找到超充站或其他充电站扫码充电。”戚运韬告诉记者,相关站点信息后期还有望同步迁移至安徽省充换电app,届时可通过一个app畅行全省,找到省内所有超充站。
“小区里没有充电桩,这里建成后我经常来这里充电,很快很方便,价格也比较便宜。”家住附近的居民胡世豪正在为他的电动汽车充电,他告诉记者,在用电低谷期,电费加上服务费每度电只要5毛多钱。
“合肥市区一环内老城区因停车场资源较为稀缺,电力接入相对较困难,以致存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充电慢等问题。”戚运韬介绍,为解决这一难点、痛点问题,安徽省充换电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省汽车办号召,开展试点工作,在深入调研后选址包河区包公街道芜湖路城泊停车位,建设全省首座道路泊位超充站。
据了解,目前全省共建设了超充站69个,其中包河区共有超充站5个。芜湖路皖小能电动汽车超充站是安徽省充换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全省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道路泊位超充站”。下一步,该公司计划加大超充站的建设力度,探索在包河区合肥高铁南站、云谷金融城等热点核心地区,以及高速服务区等主要位置继续开展超充网络示范性、功能性布局,在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基础上,构筑超充“薄网”。
“包河区一直非常关心和支持超充站的建设,从第一次工作协调会,到项目验收、投运仅用时2个月。”戚运韬表示,这样的建设速度在业内是非常快的,这离不开省汽车办的指导、协调和包河区发改、住建和城管等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也为老城区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探索了新的路径。(叶玉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