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持续推进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大医疗队伍人才培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诊疗服务行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取得实效。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公共卫生基础。制定《大通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提升年方案》,高位推进基本公卫服务提质增效。成立目标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区卫健委主要领导负总责,疾控、妇幼、卫监具体抓,对五家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开展日常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等工作,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差距,逐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象满意度。截至目前,大通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0.89%。肺结核患者管理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18%;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6.17%;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82.17%;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81.21%;社区在册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率99.3%。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多措并举、多渠道引进、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近4年来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录用医院医疗卫生人员33名,通过定向委培,储备卫生院临床医生25名、村医13名。同时与淮南市内多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联体协议,邀请医联体医院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指导,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该区共有4家乡镇卫生院,拥有医学专业技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58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4人;42个卫生室共有村医(包含乡村医生、执业医师)56名。
强化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就医环境。大通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健康大通等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诊疗设备,近三年区政府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着力提升基层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依托医疗信息平台和医联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医助理等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舒心的就医环境。
下一步,淮南市大通区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强化队伍建设、推进创建进程,切实发挥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职能,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强化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纵深推进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满足群众需求、提升服务体验。(黄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