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重塑网格化机制,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健全完善文明新风,全方位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建强一核一网,构建基层治理“主架构”。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行“党建 综合网格”管理模式,形成“区党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纵向管理链条,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构建以党委为核心,党支部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共治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推动全区232个网格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把组织活力转化为社会治理活力。延伸网格治理服务触角,聘任由老党员、老书记、老退役军人、老乡贤等组成“五老”人员,担任“微网格志愿者”,搭建“五老”人员服务基层平台,常态化开展宣传政策、谈心谈话、调解矛盾等活动,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家中,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截至目前,全区组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900余次,推动解决民生难点痛点1800余个。
谋划一产一链,筑强基层治理“主动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定《大通区支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按照“一村一特色,村群成主题”发展思路,梳理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库,明确重点发展产业链条,精准指导42个行政村发展农业、服务、文旅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充分盘活闲置校舍、老旧村委会、集体承包地等各类闲置资源,通过“财政补助 村级投入 村民入股”的形式兴建标准化厂房、果蔬种植园等项目,推进“党组织 合作社 龙头企业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孔店米”“寿州窑”“双孢菇”等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牌,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红利,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双向推进。
优化一村一约,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作用,以文明村创建为抓手,开展“党员户亮牌”活动,通过制作安装党员门牌、统一公示联户情况及承诺,激励和引导村(社区)党员在村级事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一户带动一片,一片带动一村”的辐射效应。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评议小组按照“一户一评、一户一档”要求,对照乡风文明评议正(负)面清单,逐户进行乡风文明评议,围绕文明村镇创建,持续开展“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讲活动,举办评选“最美婆媳”“最美家庭”等活动,举办“法制大讲堂”等法治宣传活动20场次,创建省级法治文明村1个,为基层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逐渐形成“党风带动家风、家风带动民风”的浓厚氛围。(聂庆林 石丹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