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2月21日,由合肥市委宣传部主办,合肥演艺集团、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合肥市文化馆承办的“合肥之春”2023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在合肥大剧院歌剧厅启幕。肥东县包公镇国家级非遗大邵“洋蛇灯”走进了表演现场。
包公镇大邵“洋蛇灯”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洋蛇灯”源于元末明初在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及附近村镇流传的“洋蛇救命”的传说,相传元末明初时大邵村先祖邵思明为感恩其母被洋蛇所救,扎制蛇灯,舞出蛇灯祭拜洋蛇,经过代代相传,逐渐演变成具有民间祭祀和节庆娱乐性质的民俗活动。现如今“洋蛇灯”主要在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及附近村镇流传和发展。
包公镇志愿服务项目将“洋蛇灯”纳入活动中,举办国家级非遗传承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们体会到“洋蛇灯”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次2023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中,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洋蛇灯”的表演队伍中就有学生的身影。正式演出前,大邵“洋蛇灯”志愿服务队队长将收藏起来的蛇灯重新绘上颜料,带领着灯队的成员和学生们一遍一遍的练习着早已熟悉的舞蹈动作。演出现场,伴随着轻快热烈的锣鼓声,洋蛇灯队展示了长蛇出海、走经折、摇大车、盘宝塔等表演,引得现场的观众连连惊叹。
包公镇大邵“洋蛇灯”在天鹅湖畔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让观众们在互动中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承的碰撞,绽放出中华民族的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林亚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