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满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来到大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窗口办理营业执照变更事宜,只用了几分钟就拿到了新办理的营业执照,“现在办理营业执照真的太方便了,窗口人员不仅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更高。”企业负责人为大通营商环境点赞。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持续深化“一改两为”,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经得起比较、经得起打听”的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今年1至3月,全区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工业投资增长58.5%,均排名全市前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区新入库项目4个,在库5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在建重点项目32个,计划新开工建设项目17个,年产4万吨钢塑复合管项目竣工投产,上窑珍珠综合码头、中辉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序时推进,孕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化“一改两为”,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牛肉汤是淮南的特色美食,也是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我们希望扩大影响力。”在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优环境、促发展”活动,安徽上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区领导反映了的诉求。
经过精心筹备,2023年5月,“数字赋能品牌强农”预制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暨淮南牛肉汤数字运营基地揭牌仪式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牛肉汤产业振兴和企业发展。“通过举办这次活动,企业的产品得到有力推广,产量销量均大幅提升。”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该区完善“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政府分管领导主抓、区营商办统筹协调、区级牵头单位分指标负责、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研究部署重点工作。
大通区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督查工作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对乡镇街道、区直部门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反馈督查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完毕,督促各级各单位切实履行为企优环境、为企解难题的工作职责。持续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优环境、促发展”及产业链企业供需对接会等活动,坚持企业诉求“线上 线下”一口收办,定期调度、跟踪办理、闭环管理。完善企业联系包保制度,将全区“四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纳入为企服务联系包保对象,由区直单位领导干部进行包保。
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从网上提交企业法人、完税证明等信息后,‘个转企’业务很快办好了。”说起“个转企”业务,大通区个体工商户吴玉胜告诉记者,过去,个体工商户想要转办企业,需要先注销个体营业证照,再办理企业注册登记业务,费时又费力;现在,实行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帮办代办,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业务办理更高效、更省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该区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全面实行“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办理、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企业开办流程简化至半个工作日。简化退税资料报送,压缩退税办理时间,审核退税平均办理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深化“局长走流程”活动,开展“帮办代办”服务,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创新应用“机器换人”审批新模式,区市场监管局在政务服务大厅投放1台“个体登记自助机”、1台“商事登记自助机”。
区政务服务中心是面向企业和群众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前沿窗口阵地。中心坚持精准服务“帮代办”,为办事群众提供叫号引导、业务咨询、助残敬老、帮办代办等一条龙服务;针对老年人等重点特殊人群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帮办。提升服务“贴心办”,将“办不成事”窗口和“三解(解决、解释、解气)”工作室相结合,开辟绿色通道,让“难办的事”办得了、“办不成的事”办得成。优化服务“便捷办”,深化部门协作,专注疑难问题和诉求的协调处理、解释答复。周到服务“暖心办”,推行爱心服务,为“老弱病残孕”人员和“疑难杂症”事项提供专项服务;推行延时服务,实行“当日延时办结”服务;推行周末节假日“不打烊”服务,解决企业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难题;推行惠企服务,设置企业代办专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服务;推行适老服务,设立“老年人通道”;推行自助服务,持续丰富自助区功能,建成24小时自助政务大厅,真正把政务服务做到企业最需处、群众心坎上。(朱庆磊 蔡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