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通区孔店乡以党建引领为主抓手,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深入整合村级资源,通过育强“领头羊”、盘活“旧土地”、找准“新路径”,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领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18个行政村突破2个百万强村,11个50万元村,村级集体经济飞速增长。
育强“领头羊”,健强示范引领。百姓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建强组织堡垒。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各村书记主动抓,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到位、协调有力、推进有方。抓好队伍建设。开展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选派干部及村“两委”干部参加各级举办的培训班,大力提升村“两委”及选派干部综合履职能力。利用乡党校采取“课堂 现场”模式,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乡村产业发展、草莓种植技术、农业技能等各类培训班。今年以来,村干部共参加培训180余人次,驻村选派干部7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服务乡村振兴和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
盘活“旧土地”,产业驱动促振兴。坚持规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管理,盘活集体资产,提升发展内在动力。集体经济与闲置资源“双融合”。充分挖掘村集体经济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鱼塘等各种资源,通过党组织牵头土地流转,积极探索转包、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流转模式,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撂荒地变“致富地”,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创收。集体经济与产业项目“双融合”。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生态“名片”,松林村的“鱼菜共生”项目,安塘村“数字农田”项目,河沿村“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借助乡村的自然资源优势,丰富乡村产业提高村民收入,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找准“新路径”,接续奋斗速腾飞。要想富、换思路。找准发展路径。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按照“一域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全乡形成“东河芡实、毛郢无花果、欢灯瓜蒌、洪圩莲藕、安塘大米、河沿‘绿’”的立体化、多元化产业体系。让一个个集体经济项目成为为民增收促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创新发展模式。实行“村党组织 股份经济合作社 农户”经营模式,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干、示范做,引导本村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有发展意愿的村民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集体受益,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抱团取暖”共同致富。同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考核“硬指标”,与村级分类定级、村干部待遇落实、年终评先树优相挂钩,确保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落地落实。
党建强,则产业强;产业兴,则乡村兴,孔店乡18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不断扩大党建服务圈,一个个新产业新业态蔚然成形,开拓出一条属于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振兴发展之路,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足的和美乡村阔步前行。(赵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