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题中之义,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全椒县马厂镇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富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美食撬动、创新驱动、产业带动、节庆促动一体推进,创建“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找准“突破口” 以特色美食撬动发展
全椒县马厂镇饮食文化丰富、美食资源富集,坚持立足特色优势,在美食上做文章,擦亮乡村旅游“金字招牌”。紧紧抓住羊肉面这个“牛鼻子”。围绕讲好羊肉面故事,主动创新、寻求突破,开展品牌创建,马厂羊肉面获评“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最具代表性的200道特色美食以及“安徽美食·百城千味”招牌菜。一业兴则百业旺,羊肉面的兴旺,带动养殖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有效实现农民增收。盘活闲置资源重启酱菜厂。采取“社会投资 政府扶持”的方式,盘活老字号酱菜厂,坚持古法制作工艺,打造种植基地 生产加工 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绿色有机产业链,支持酱菜厂在兼具传统马厂风味开发适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酱菜品类,利用电商直播等渠道,进一步扩大销路。三是紧抓马厂村获评“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契机,整合各村美食资源,开发“马厂十二风味”,饱含地域特色。
推广“标准化” 以创新品牌驱动发展
推广3个产品。坚持在羊肉面、酥笏牌、酱菜的标准化、产业链做文章、下功夫,通过专利、商标、地理标志这三大路径,力争将小产业做成大支柱。成立行业协会。成立马厂羊肉面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力争通过自治实现行业更健康、有序发展;鼓励成立酥笏牌行业协会,在酥笏牌的外形、包装、口感上进行改良。坚持文化赋能。与高校团队开展合作,对马厂镇整体ip、log、美食村氛围、特色美食及特色农产品包装等进行产品艺术设计,打造种类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新体系,力求对外树立良好旅游形象。
突出“抓项目” 以优势产业带动发展
全椒县马厂镇瞄准旅游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力,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实施一批重点文旅项目。高标准实施小镇客厅,打造会客大厅。投资1000万元在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全椒段必经之地和关键节点打造马厂镇小镇客厅(马厂村羊肉面精菜馆)项目。建设贴合本地风貌的两层徽派建筑,集游客集散、旅游咨询、特产展销和羊肉面古法展示制作和休闲餐饮于一体,目前已成为突显马厂特色、面向广大游客的会客大厅。高位推进红色村建设,打造红色基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围绕中共皖东工委、苏皖省委的机关驻地旧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村项目,成为开展党性活动、教育引领党员群众的红色基地。高规格开发水资源,打造水上项目。围绕“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实施马厂河景观提升项目,打造水上游乐,丰富旅游业态。同时,实施推进中国(全椒)复兴湖国际垂钓基地 • 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打造国际垂钓中心,为全椒旅游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营造“好氛围” 以良好环境促动发展
以活动转化美丽经济。发挥全椒马厂特色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文旅 ”产业,全年精心筹办四场主题活动。举办樱花节,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完成从卖苗木到卖风景、卖文创的转变;举办采摘节、马厂羊肉面美食节、农家打猪晃子节,通过吸引游客、聚拢人气,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全方位带动农民增收,擦亮旅游招牌,做好“吃”字文章。以福祉增进美好生活。鼓励文旅企业每周开展“周一免费早餐”活动,为马厂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爱心早餐,回馈地方百姓。以共治实现美好生态。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建成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6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实施“村民理事会”、“清洁365积分超市”等制度,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携手群众绘就新时代和美乡村新画卷。(芮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