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依托智慧消防安全预警监测系统试点工作,加快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机制建设,带动安全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不断提高安全治理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
一、完善机制强体系。在全区率先打造完成街道级200余平方米的应急指挥中心与应急救援实训中心,推进形成防汛抗旱、消防救援等多中心融合、多部门联动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应急指挥、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等功能,先后接待市区、镇街、学校等300人次观摩。落实日常安全巡查机制,街道带班领导每日联合部门、社区、物业等对重点风险点位开展安全巡查,重大节假日期间加密巡查频次,今年以来累计巡查1137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将安全生产工作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明确细化59个小区网格责任,发挥130名网格员、76名网格信息员监管优势,构建形成网格员“吹哨”、部门“报到”的安全监管机制,推动安全水平再提升。
二、科技赋能强监管。围绕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工作要求,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延伸运用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对辖区5个易涝点、3个建筑基坑、2个危房点实时视频监管,实现手机移动端app随时随地掌握现场情况,为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立足于防早、防小、防患未然的目标定位,普及智慧安全用电、用水、用气等监测设备应用,在“九小场所”、商业街区、小区充电点安装等825处风险点安装智能监测报警器,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除患、早处置”快速联动应急响应,累计发出风险提示信息800余条,为安全监管戴上“千里眼”。
三、压实责任强保障。在全市率先探索试点推广安全服务综合监管平台,明确街道、应急部门、企业以及社区网格人员责任,落实清单管理推动问题整改,构建“前端发现、平台分流、街区限办、监管督查”的“四步闭环”处置流程,累计处置风险报警174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按照“部门监督、市场运营”的思路,在辖区内15商业网格,5个重点风险地段实体化运行街道微型消防站,落实专职消防救援人员6名,配备微型消防车2辆,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家祝 万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