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布局“环境谷” 产学研用“齐步走” —— 安徽党媒云| 社区融-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超前布局“环境谷” 产学研用“齐步走”
来源: 2024-12-10 14:46:50 责编: 李娜

 

集聚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平台及空气、水、土壤环境监测治理科技企业,构建全链条、全景式环境监测治理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生态系统,坐落于合肥蜀山经开区的“中国环境谷”围绕“科创+产业”,营收连续三年增量超百亿,为安徽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技术引领创新 助推企业发展

成立于2012年的安徽禾美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通过合肥蜀山经开区“双招双引”落户“中国环境谷”,迎来了加速发展。“由政府代建的禾美大厦正在抓紧施工,很快我们就要有自己的办公大楼了。”该公司副董事长徐建11月26日介绍。2023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近3.24亿元,智慧环保管理平台及装置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74%。

安徽伊尔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水处理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总经理刘矿洲介绍,该公司在高氟废水处理方面以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在新污染物检测领域,该公司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紧密合作,全国首家开发出可进行痕量或超痕量级别新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目前,已在长江上游涪江流域的绵阳、遂宁开展示范研究。

对于安徽中科红外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来说,落户“中国环境谷”发展,是团队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突破探索。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程丹介绍,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在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任务支持下,攻克了高性能干仪关键成套技术,突破了我国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上的关键瓶颈。在环境谷,有从气体、水质、粉尘等各类介质检测到治理提供全套系列方案的企业集聚,让他们的研发及产业化有了更足“底气”。

合肥市蜀山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专班负责人李尧飞介绍,“中国环境谷”现有节能环保企业突破400家,营收超500亿元,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环境领域科研平台近30个,规模120亿的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母基金成功落地,合肥市人民政府和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正式签订共建协议,共同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国家级平台加持 贯通产学研用体系

在中国环境谷,面对路边的大楼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的大字很远就能看到。副院长邢献军介绍,该院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之一,依托“中国环境谷”数百家企业组建产业研发团队、落地和转化产业技术及成果,环境谷也依托研究院推动环境产业产学研用生态体系构建。目前,该院已有10个团队开展各领域的研发工作,其中9个团队与环境谷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去年,该院与11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今年与6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这些企业解决技术攻关、产品落地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这些企业也为该院研发提供了项目需求,这些项目也进一步为企业找到了新的科技攻关点,形成双向促进的良性互动。

李尧飞介绍,经过5年发展,“中国环境谷”正日益成为全国环境产业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下一步,该区将围绕环境产业场景供需对接、产业边界持续拓展、集群质量推动跃迁三方面发力,优化创新链条,提升支撑体系,助推安徽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