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邵*英,今年45岁,家住蜀山区荷叶地街道嘉和苑小区。我和我的爱人、孩子都是听力重度残疾,还有老人需要赡养,家庭生活一度陷入阴霾,还好有了蜀山区50项民生实事,从大病医保到困难群体救助,从促进就业到困难残疾家庭无障碍改造,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帮助我们走出生活困境,重拾信心。
人工耳蜗,打破无声之墙
女儿刚出生时听力筛查的结果就显示不通过,我们带她到省儿童医院复查,被告知她是先天性双耳全聋。医生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植入人工耳蜗,但动辄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着实让我们犯难。我和孩子爸都是打工族,赚的钱仅够维持生活开支。孩子一直用助听器,声音模糊不说,还容易因为跑动脱落。听说今年人工耳蜗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高达70%左右。我怀揣着希望带她在医院配了人工耳蜗,总费用33万,居民医保和大病医疗全部报销下来,个人自付只要9万元,符合条件还可以申请医疗救助。看到孩子因为听清楚脸上露出震惊与喜悦的表情,想到她以后可以跟正常人一样听得到这个世界的声音,我们就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各项补贴,为我纾困解难
社区残联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后,帮我们申请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说这个主要是补贴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长期照护支出,每个人每月有277元。有了这些钱,可以补贴家里的生活开销。女儿从小学到初中,每年都可以获得残疾学生教育补贴500元,等上了高中每年能拿到1000元,大学每年有2500元补贴。我常常跟孩子说,残疾人各项补贴给我们家庭解决了不少困难,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回报社会。
放心家政,大龄就业无忧
孩子今年刚上九年级,课业压力陡增,我想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方便日常接送孩子照顾到她,看到社区在居民活动中心宣传三公里就业圈,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微信的社区快聘小程序里登记了个人信息、期望岗位和薪资,很快手机就收到了推送的家政公司信息。面试后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家政技能培训,有专门的讲师结合现实案例给我们讲解理论知识,并演示了具体上户的规范流程,让我们听得懂、学得会、能掌握、用得上。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现在每个工作日的上午只要到雇主家里打扫一下卫生,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工资,下午把孩子接回来可以专心陪她复习功课,养家育儿两不误。
无障碍改造,改出舒心生活
今年社区还为我们申请了无障碍改造,带着施工方到家里面对面沟通,量身设计方案,给我们安装了无线门铃系统、燃气泄露报警装置。考虑到厨房电器使用频率高,还贴心地配了智能语音闪光震动电饭煲、智能语音闪光音乐震动电水壶、无障碍语音闪光电磁炉、无障碍微波炉,不光煮饭烧水安全放心、生活也更便捷舒心。
一份关心、一份便利、一份温暖,民生实事的呵护为我们这些残疾家庭撑起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托起稳稳的幸福。(杜凌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