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安排部署,由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自此,战贫困、图振兴的历史使命,让中国农发集团与萧县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努力,萧县于2020年4月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10年来,中国农发集团坚决践行农业央企使命担当,立足自身优势,结合萧县实际,通过开展产业帮扶、人才帮扶、消费帮扶、基础设施援建等多种方式与萧县深入合作,坚持帮扶力度不减、干劲不松、真帮实扶,在助力萧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贡献央企力量。截至目前,中国农发集团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了61个帮扶项目,在产业、人才等“五大振兴”方面留下了许多风雨兼程的足迹。
锚定产业帮扶发展航行,放大农村土地产出效益
中国农发集团自定点帮扶萧县以来,始终把强化产业帮扶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在萧县广袤田野上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结合萧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优势,与萧县优势互补,推广先进农作技术,开展小麦、玉米等规模化专业化种植,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三年共投入各类产业帮扶资金1366万元。通过发挥公司农业科创平台作用,加强良法、良策种植指导,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通过向萧县持续捐赠农业机械和优质农资产品,通过示范带动先进适用农机设备更新换代,提高土地深耕率,降低收成损失率,引导提升农机现代化水平和作业能力,助推该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采取“订单农业”工作路径,持续提升帮扶成效,以创新产业帮扶方式为重点,积极发挥优质种子科技属性,采取公司 村党组织 示范田 订单的方式,在萧县建立连片优质酒粮专用小麦示范区,在良种繁育过程中,有序对接中国农发集团下属企业,积极有效推动科技应用成果转化,打通“科技到田头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各农业主体利益联结、合作共赢,创造1 1>2 的效果。
立足资源禀赋,中国农发集团还大力帮助张庄寨镇引入甘肃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通过科技示范引领及商品薯生产销售示范带动,引导当地群众能就近就业。同时对萧县官桥镇前白村粮库县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掌握县内粮储仓容状况,为萧县下一步粮储产业提升奠定了基础。组织召开了中国辣椒种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邀请中国种子协会领导、安徽省农业专家共商辣椒种业发展良策、共谋产业振兴发展思路。中国农发集团的帮扶,通过锚定产业帮扶发展航行,让萧县实现脱贫奔小康由“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的转变,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细化消费帮扶的发展措施,有效整合县内农特资源
长期以来,中国农发集团坚持推动萧县农副产品进企业食堂、进职工家庭,通过订单帮扶、展销活动、央企平台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和渠道,持续稳定开展消费帮扶。中国农发集团线下深挖内部需求,推进集团总部及二级企业大力购买萧县农副产品,对接中石油化工、中石油天然气集团等央企,带队赴重庆等地参加央企消费帮扶助力行动;线上借力832、央企消费平台等载体拓展消费帮扶,为萧县的农产品厂商提供长期稳定的电商渠道,鼓励和引导广大员工自发参与消费帮扶。截至目前,中国农发集团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5000余万元。
夯实为民惠民发展基础,推进“双基”建设落地落实
截至目前,中国农发集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了一批惠及民生的项目,先后新建、改扩建庄里镇陶墟村、酒店镇杨楼村、青龙集镇邱庄村、王寨镇王集村、青龙镇青龙村等7个标准村级卫生室和官桥镇前白村文化活动站,新建陶墟村农贸市场,满足村民文化生活和就医需求。重点实施了萧县丁里镇胜利社区和美乡村建设,帮助乡镇实施建设了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
中农发集团还立足萧县现状,经与萧县县委、县政府沟通协商,共同编制《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助力萧县乡村振兴三年滚动规划》。围绕“五大振兴”重点落实14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帮扶项目,打造具备中国农发集团特色的“1163”帮扶模式(1个核心:聚焦产业帮扶;1条主线:巩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全产业链;6个方向:以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良才融合推进农业服务高质高效;3项原则:坚持党建共建、坚持立足长远、坚持重点推进)。2024-2026年预计可以带动萧县20余项涉农产业协同发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增收3000余万元,种植户每年增收6000余万元,帮助5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吸纳10000余人参与种植繁育务工,培训乡村基层干部900余人次、乡村带头人100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才1100余人次,消费帮扶每年直接采购萧县农产品1000余万元,改善近万名村民就近就医环境条件。
临危受命勇担当,十年一剑扶贫济困促振兴。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中国农发集团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持续推进萧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